徐福華:扎根山村育桃李
環(huán)渤海新聞網(wǎng)專稿 (本報記者 徐喆 通訊員 朱大勇)在豐潤區(qū)姜家營鄉(xiāng)姜家營中心小學,年近六旬的校長徐福華,扎根山村、矢志教育,把滿腔熱忱全部獻給了農村的教育事業(yè)。
擔任校長16年來,有10年擔任語文、數(shù)學教學任務,總是提前1小時到校,提前打掃衛(wèi)生、維護花草、排除安全隱患。雪后,掃出一條道路;雨中掏旱廁,以免糞污冒出流進校園?匆姷厣嫌屑埿嫉入s物,徐福華總會彎腰撿起放入垃圾桶。
嘔心瀝血,創(chuàng)建“花園學!
2000年7月,徐福華調到姜家營小學任校長。20幾間破爛的平房教室,夏天漏雨冬季灌風;校園沒有硬化,一到雨天就泥濘不堪。“在這樣的環(huán)境中孩子忒受罪!”眼前的景象,讓徐福華決心改善辦學條件。
他多次為孩子們呼吁重建學校。2001年4月,姜家營小學教學樓破土動工,11月主體工程完工,孩子們搬進嶄新的教室。但校園沒有硬化,沒有圍墻。徐福華又化緣來水泥、石砟,拉來沙子,和老師利用雙休日打圍墻、硬化校園。
看著光禿禿的校園,徐福華還要建一座假山。一放學,他就到山上轉悠,用小推車推回200多塊奇形怪狀的石頭,可還缺一塊能長水草的上水石。他繼續(xù)尋找,終于從幾十里外的山上發(fā)現(xiàn)上水石。他把近30公斤的上水石扛到山下,再騎摩托車運回學校。接下來,花池、花壇、籃球場等相繼建成。
一年時間,姜家營小學大變樣:漂亮的教學樓,硬化的操場,綠樹掩映,鮮花盛開。2004年,該校被豐潤區(qū)教育局命名為“花園式學!薄
勇于探索,打造“省級實驗!
走進姜家營小學教學樓,一層門廳橫梁上的“故事伴我成長”映入眼簾,這是該校的校本課程主題。通過“選、讀、講、畫、編、排、演、賞”精典故事,讓學生受到中華文化的熏陶。
在音樂教室,學生正在排練《狐假虎威》:狐貍大搖大擺地走在老虎前面,松鼠、猴子看到老虎紛紛逃走。“老虎,你看小松鼠、小猴子多怕我!”狐貍對老虎說!昂傉虅萜廴耸遣粚Φ模也粫鲞@樣的人!币钔瑢W十分認真。
據(jù)介紹,全校380名學生都能講故事、表演故事。在故事大賽中,有3名學生獲得市級獎勵,15名學生獲得區(qū)級獎勵。
2004年,徐福華從媒體“故事會”中受到啟發(fā),決定把“故事伴我成長”確立為校本課程。因為沒有參考資料,《校本課程開發(fā)與實施方案》、《故事伴我成長活動手冊》、講故事文化墻設計方案等內容,都是由徐福華冥思苦想、一步步探索得來。
2008年10月,學校參加“河北省校本課程開發(fā)與實施研討會”,得到專家們的認可。2009年,姜家營小學被命名為“河北省校本課程開發(fā)與實施實驗學校”。這樣的實驗校,唐山市共有12所,而農村學校只有姜家營小學。講故事也促進了教師業(yè)務提升。楊立平老師的校本課《救救小烏龜?shù)奈枧_布景》,參加省里說課比賽獲得一等獎。
多年來,姜家營小學教學成績一直名列全鄉(xiāng)前茅,獲得“唐山市防震減災示范!薄疤粕绞幸婪ㄖ涡J痉缎!;被評為“豐潤區(qū)教育目標管理優(yōu)秀單位”“豐潤區(qū)名校”。
今年3月,徐福華又組織師生為6年級學生張國新患病的父親捐款6402元,讓小國新有信心繼續(xù)讀書。同時,還減免了張國新和妹妹在校的費用,并包下兩個孩子的筆、本等學習用品。
此外,徐福華還為10名貧困生聯(lián)系愛心人士,每人每年獲得800元生活費。2011年,姚英龍同學患病,徐福華與師生們捐款5600元,并親自送到北京,緩解了貧困家庭的燃眉之急。 |
|
|
|
|
|